相關問題討論
昨晚聽第八章三差異兩差異直接搞暈了,能放棄嗎
嗚嗚??
別放棄呀!三差異和兩差異其實就是對“總差異”的不同拆分思路,理清邏輯就沒那么難了
簡單說,兩差異法是把總差異拆成“用量差異”和“價格差異”:
用量差異:實際用量和標準用量不一樣導致的差異
?價格差異:實際價格和標準價格不一樣導致的差異
三差異法則是在兩差異基礎上,把“用量差異”再拆成“效率差異”和“產量差異”:
效率差異:實際工時和實際產量下的標準工時不匹配
? 產量差異:實際產量下的標準工時和預算產量下的標準工時不匹配
其實核心都是圍繞“量”和“價”,只是拆分顆粒度不同??梢韵扔涀刹町惖墓?,再慢慢理解三差異是怎么從兩差異里分出來的,多做兩道例題對比一下,很快就順過來啦,加油
專業(yè)指導-田田老師
2025-08-20 12:00
35次瀏覽
老師,這題如果改成合理損耗,是不是應該這樣做:500*100*(1-4)+1000+500+1800+700=5200元
不對哦~ 合理損耗不減少總成本。
存貨入賬價值 = 買價(500×100) + 運費1000 + 裝卸費500 + 保險費1800 + 挑選整理費700
= 50000 + 1000 + 500 + 1800 + 700 = 54000元
你錯在“買價扣減4%”——合理損耗的存貨,其成本本來就屬于采購成本(比如100噸買價5萬,損耗4噸,剩下96噸,但5萬還是全部計入成本,只是單位成本變成5萬÷96噸),所以不用扣減買價的損耗比例~
專業(yè)指導-王辰老師
2025-08-20 11:59
14次瀏覽
老師這里說的只有一個股東會表決權,其他都是按人頭算什么意思
同學你好,這里的意思是股東會的表決權是按照持股比例進行計算,而其他的表決權是按照投票人數的多少進行計算
專業(yè)指導-彬彬老師
2025-08-20 11:59
16次瀏覽
老師你好,為什么12月31號計提的利息不產生匯兌差額?原因是什么?最后那個分錄沒看懂,為什么要用到應付利息0.06呢?麻煩展開說說。
同學你好,因為12月應付利息的入賬金額直接按照計提當日(12月31日 )匯率計算,后續(xù)沒有跨月的匯率波動影響,所以不存在匯兌差額。11月計提利息的匯兌差額=1000*2.4%*1/12*(6.95-6.92)=0.06萬,這部分利息的匯兌差額要調整 “應付利息” 科目 ,所以分錄里會有 “應付利息 0.06” ,表示因匯率變動,應付利息的金額需要增加 0.06 萬元
專業(yè)指導-彬彬老師
2025-08-20 11:59
31次瀏覽
不成立的行為是不是就是可撤銷的,這兩是一回事兒
不成立就是決議本身未有效形成,不屬于無效,是獨立的 “不成立” 類型,簡單理解就是這事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成立,所以無從談起是否有效或者可撤銷
專業(yè)指導-彬彬老師
2025-08-20 11:59
25次瀏覽
老師,這題2025年初應收賬款余額3000不用加上嗎?2025第一季度預計現金收入不是應該加上25。年初應收賬款余額嗎?
年初應收賬款要拆分后加對應收回的部分,不是全部加:
2024年第三季度的600萬:屬于“下下季收回”(Q3→2025Q1,對應5%),直接計入2025Q1現金收入;
2024年第四季度的2400萬:是Q4銷售后未收的30%(25%+5%),2025Q1收其中的25%(下季收回)。先算Q4銷售額:2400 / (25%+5%) = 8000,再算25%即 8000×25%=2000,這部分計入2025Q1;
剩下的2400萬中的5%(400萬),要到2025Q2才收,不屬于Q1。
綜上,2025Q1現金收入=600(Q3的回收)+2000(Q4的25%)+6000×70%(Q1自身70%)=6800,是拆分后加對應回收額,而非直接加3000萬。
專業(yè)指導-王辰老師
2025-08-20 11:59
23次瀏覽
相關精華答疑
這一題的答案為什么是 A 不是 B?
在計算22年經營杠桿時,按照基期數來的,即75/息稅前利潤=3,息稅前利潤=25 息稅前利潤變動率=(48-25)/25=92% ,那么業(yè)務量變動率=92%/3=30.67%
專業(yè)指導-湯湯老師
2025-08-18 16:59
39次瀏覽
老師說的“合同不夠市場湊”是啥意思?
“合同不夠市場湊” 是說,存貨直接出售時,有合同部分按合同價確定可變現凈值;無合同部分,或者合同數量少于存貨數量時,超出合同數量的無合同部分,按市場價確定可變現凈值 ,用合同價和市場價 “湊” 起來覆蓋全部存貨的可變現凈值判斷,比如存貨100件,合同約定賣60件,這60件按合同價,剩下40件沒合同的就按市場價算
專業(yè)指導-小亞老師
2025-08-14 09:46
180次瀏覽
老師,我?紅色的地方怎么理解,麻煩解答,謝謝老師
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等于各項資本成本*比例進行加權計算
其中債務資本成本使用稅后利率*0.75
專業(yè)指導-娜娜老師
2025-08-14 07:01
75次瀏覽
老師,我標顏色的幾個地方,市場平均風險收益率(不用減去無風險收益率?),平均收益率(需要減去無風險收益率?)
這兩個表述我老是分不清,是不是關鍵看“風險”這兩個字?有“風險”2個字就不減無風險收益率,沒有“風險”兩個字就是要減去無風險收益率?麻煩解答,謝謝老師!
同學你好,關鍵看風險兩個字。
如果是風險收益率,則說明已經減去了無風險收益率。
如果沒有風險兩個字,平均收益率就是總的收益率,包括無風險和風險資產。
專業(yè)指導-湯湯老師
2025-08-14 07:09
48次瀏覽
陳娣老師問卷星里面,這個第三題的第二問,財務杠桿,我知道是息稅前利潤除以利潤總額算出來,但是不明白利潤總額怎么計算,看不懂答案里利潤總額為什么是5500-5000*10%,減的這個是啥?
財務杠桿系數公式是 息稅前利潤÷(息稅前利潤 - 利息費用) 。
這里減的 5000×10% 是長期借款利息:
資產負債表有長期借款 5000 萬,利率 10% → 利息 = 5000×10% = 500 萬。
利潤總額 = 息稅前利潤(5500 萬) - 利息(500 萬),所以財務杠桿系數 = 5500÷(5500 - 500) = 1.1 。
減的是長期借款利息,用息稅前利潤減去利息算財務杠桿系數 。
專業(yè)指導-小亞老師
2025-08-15 09:51
63次瀏覽
老師,公司為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擔保,需要經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同意才可通過,這道題里面的張某不同意,甲某同意,可是甲某的股權只有50%,沒有過半數啊
這道題的關鍵在于“接受擔保的股東需回避表決”,以下是簡潔分析:
一、核心規(guī)則
公司為股東(本題是趙某 )提供擔保時,接受擔保的股東(趙某 )不能參與表決 ,表決由“其他股東(張某、甲公司 )”進行 。
二、本題計算
1.?有效表決權比例:
張某、趙某、甲公司出資比例 2:3:5 → 趙某是被擔保股東,需回避 → 參與表決的是張某(20% )和甲公司(50% ),總表決權是 20% + 50% = 70%(即“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” )。
2.?過半數的判斷:
甲公司同意(50% ),張某不同意(20% )→ 同意的表決權是 50% ,占“其他股東總表決權(70% )”的比例:
50%÷70%≈71.4% > 50% → 滿足“過半數” 。
你之前誤解了“過半數”的基數 !不是看“全體股東表決權”,而是“參與表決的其他股東表決權”*。本題趙某回避后,其他股東表決權是 70% ,甲公司 50% 同意,超過了“其他股東表決權的半數(35% )” ,所以決議有效 。(簡單說:基數是“回避后的其他股東表決權”,不是全體股東 )
專業(yè)指導-小亞老師
2025-08-05 16:42
175次瀏覽
我也想問老師
趕快去提問吧